朱少麟一貫的灰色筆調,
有將讀者逕直摜入另一個孤絕世界的魅惑之力,
閱讀她的作品,
猶如泅泳於一個不見邊際的荒誕雲海,
但實則又只是在寂寞的心牆裡排徊流連,始終逃脫不出…

本書以一虛構的河城為故事背景,
分別由帽人、紀蘭、君俠、辛先生四個主角的敘事觀點出發,
而在每一部裡面,又零星交叉敘述著其他角色們與之的關聯性,
或者,僅是城中的一隅。
這讓我聯想到奇士勞斯基的紅白藍系列,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上演著,
而在同樣的時空下,我們自覺或不自覺的擦身而過,
看似不經意,卻又互相以極細微的速度牽動著城市的血脈。

在“地底三萬呎”裡,可以顯而易見作者創新的野心,
咀嚼文字的感覺,與先前的“傷心咖啡店之歌”和“燕子”不大相同,
加入了幾許幽默或諷剌的元素,
甚至巧妙的在許多片段裡刻意配上押韻的字句,
造成了活潑而有趣的韻律感。
但我仍不得不說,朱少麟還是未曾擺脫其強烈的個人風格,
至少,她給我的感覺依舊是晦暗與蕭瑟的,
甚至,是一種困頓。

位於荒涼邊境的河城、困守城中的失去身份的人民、
單調枯燥的生活、荒謬錯置的人生…
河城裡什麼都有,也什麼都沒有。

而作者就如同酆都鬼域的判官,
一一細數著每個城民生前的善惡功過與愛恨情仇。

帽人靠著研究垃圾來檢視他人,
匍匐在城市最骯髒的角落,瞇著帽沿下的眼睛覰看這紛雜的塵世;
紀蘭如同漂泊的航手蘭,
在河裡載浮載沉,不時地帶走他人的愛情,而自已始終找不到出口,
沙漠的那端,還是沙漠;
君俠清俊的外表下,藏著的是一顆極需釋放的心靈,
既接近於病態,卻又異常討憐的性格,集中在同一副軀殼裡,
為他的人生演繹出一番轟烈的風景;
而辛先生,在全書耗費了四分之三筆墨側面描寫其冷漠之後,
於最終章總算交待了其原始性情與至河城上任前的生平種種,
由此又串連至故事的源頭,形成永不饜足的迴圈。

總的來說,這是一本好看但不好讀的書,
我承認它是本好小說,結構嚴謹、技巧成熟,
所呈現的形式我在華文創作的小說裡幾乎未曾碰過,
但也因時空的大量跳躍與蒙太奇式的交錯拼接,
看完一次之後很難馬上在腦海中匯整完成,
要我此時寫出什麼有營養的書評實在有點困難,
只好就目前的記憶暫時先畫出一個輪廓,
順便向大家推薦這本小說,
也希望看過的人可以來交流一下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pcb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